要说喝酒,也有季节时令。这一点被古人掌握得炉火纯青,什么时候,和什么人,喝什么酒,都非常讲究。如若酒和当时景色、人物心境、故事交融在一起,便会催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,成就酒中佳话。
元和十二年(公元817年,唐代)冬,洛阳城内寒气来袭,东西集市极为冷清,人影稀疏。这日,白乐天一推开窗户,便被寒气吹得全身一激灵。忙叫仆人把家里都生起火来,大家都好暖和暖和。再抬头望望天色,掰指一算,瞬间合掌惊喜大叹“甚好!甚好!”。
原来前几个月,乐天早早新酿了些家酒,就为在冬日兴致来时,温上一壶,把酒言欢。这酒啊,酒面泛起酒渣泡沫,颜色微绿,细小如蚁,皆称“绿蚁”。一扯开布头盖子,芳香直扑鼻而来,叫人心醉,巴不得马上嘬一口。此时,粗拙小火炉的火,烧得正旺,光影跃动,把暮色降临的屋子给照得通红,和着酒香,让这眼前的一切有了冬日热烈的生气。
此等好酒,怎能独饮。一个人那是喝闷酒。太白不是说了吗,“独酌无相亲”。于是,乐天立即叫仆人去邀刘十九来喝酒。仆人听了,缓缓小声道:“老爷,十九爷在江州”。乐天这才恍过神儿来,答道“看来是我糊涂了。江州临别时,我们还有一番醉饮。怕是太牵念他,以为他同我一道回洛阳隐居了。也罢,也罢”。
洛阳城外的龙门山,山色轻寒,眼看着就要下雪。骑马的人都快速而过,掀起一阵疾风。驿站倒是有驿差前来歇脚,感叹天气太冷,赶路多有停顿,恐延误差事。这阵子,连经常去白马寺祈福的人也都少于走动。
不一会儿,天又暗了几分。乐天在火炉上温了一壶酒,望着门外道:“天欲雪,且共酒来”,便起身研墨,提笔写下一封信,托人送去。于是,便有了那千古名诗:
问刘十九
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写罢,倒上一杯,痛饮下去。酒的香气从身体里,漫溢开来,舒爽而畅快,只道“好酒,好酒啊”。
寒冬腊月,暮色苍茫,风雪大作,家酒新熟,只希望友人早点到来,共饮暖酒,共赏冬雪。这是何等朴素又炽热的友情。喝酒时想到的人,那绝对是放在心尖儿上的。
古往今来的多少人都对这首小诗情有独钟。诗句吟来亲切,解馋。想必贪杯之人,是喜欢呼朋引伴的,自然懂得这其中的“意”。情何须多说,一杯下去,都在酒里啊!
喝酒有时令,情义有火候,时不时“酒”需要添火升温。
要不,这个冬天,邀上三两好友,围炉而坐,品品酒,共叙衷肠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