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酒花”非花,与什么有关?

2021-12-13 11:07

白酒图3.jpg


通常在饮酒时,人们会发现倾倒或晃动白酒,酒体中会泛起泡沫,这就是俗称的“酒花”。一般来说,酒花可用来辅助判断白酒的酒精度数。


酒花主要是由于酒精和水的不同张力形成的。一定浓度的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,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。而表面张力取决于分子间形成的化学键能的大小,一般化学键越强,表面张力越大。γ(金属键)>γ(离子键)>γ(极性共价键)>γ(非极性共价键),两种液体间的界面张力,介于两种液体表面张力之间。


酒精度越高,分子极性越强,内聚力越大,表面能也越高,液体表面形成的酒花均匀,持续时间越久;反之酒精度越低,内聚力越小,表面能也越小,液体表面形成的酒花不均匀,持续时间较短。


白酒图1.jpg


酿酒师“看花摘酒”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。刚蒸馏出的白酒,按酒精浓度和出酒的先后顺序,大致会出现大清花(大如黄豆)、小清花(大如绿豆)、云花(大如米粒)、二花(大小不一)、油花(脂肪酸油珠)等酒花形态。前段白酒酒精度较大,散得很快;中间段的白酒,消失较慢;后段的酒精度较低,酒花细密;当出现水花时,散得很快,有花即散,这时候就要停止摘酒了。

“酒花”也可用于品酒观察中的酒度判断。在饮酒时,将酒倒入杯中,可以发现:60°以上的酒,酒花大,消失得比较快;52°- 56°之间的酒,酒花比较丰富,持久不散;40°左右的酒,酒花稍细,持续时间比50°左右的酒稍短一些;30°左右的酒,酒花特别细,持续时间特别短。并且,度数越高的酒“挂杯”越明显。

微信图片_20211210170043.jpg


“酒花”非花,但其暗含酒度的玄妙。醇香中,一杯来,一杯去,却也胜似“观花”。


本文理论描述、相关术语摘录自:

[1]贾智勇.中国白酒品评宝典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6.10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